我们总是想:当初要是…….现在早就财务自由了。买房如此、创业如此、学习如此、生活也是如此。我常常后悔要是十二年前肯去借30万,买下旁边60平方的一居室,现在至少可以挣500万元。当时想的是从哪里借到那么多的钱、太费劲了、刚买了大房子再买个小房子有用吗、拿什么还呢?要不还是算了吧。结果,现在只能感慨,那可能就不是我该发的财吧。
后来我时常思考,如果当初做出另外的决定会怎么样呢,越来越觉得这点挺有意思的。
一 关注资源的思考
随着组织咨询项目越做越多,同样发现了很有趣的现象。很多管理者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当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,他们会去做类似的思考。手上有哪些资源呢?要费多大力量拿到呢?合算吗?有必要吗?风险怎么样?要不再等等看吧……大多数人经过思考以后,最终会选择一个相对风险较低的解决方案。
居然和我当初买房子的思考方式如此雷同。
“过去也有过类似的方案,但并不成功;我们的领导肯定不会支持的;这个方案好是好,不过难度太大了,以我们现在的人力根本做不到;费力不讨好;哪有那么多人来做这件事啊;时间太紧了,任务太急,这次就先凑合吧;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”
林林总总,其实只有一个理由:“我们没有资源,所以做不了…….”
二 另外的可能
如果管理者习惯性地关注资源多一点,可能首先会考虑手里有哪些资源,可以最大限度的做什么事。当一个机会展现在面前的时候,资源会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。从公司经营管理看,他们很稳健但却可能丢掉一个个快速发展的机会。一定意义上来说,这样的人更适合从事一般性地管理工作,而无法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。
如果管理者关注机会多一点,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坚持,就会有更多的动作去寻求更多的可能性,而不被手中的资源所羁绊。他们会发现机会、识别机会、创造可能,并基于新的目标进行资源的多元化整合。人们可能会不适应他们快速的变化,今天他们可能还在和竞争对手同场竞技,明天就可能组合成为同一利益体。这并不源于他们善变,而是因为他们更关注达成目标的机会与多元化的可能性。
三 反思
组织的成功,不仅仅要依赖于团队成员的努力,更重要的需要组织文化的传承。如果一个组织内部总是对新的想法嗤之以鼻,新的策略半信半疑,质疑的声音大于包容。只考虑做资源限度之内的事,往往只会选择风险度最小的做法。结果就是可能无法抓住成功的机会。
当然,选择资源比选择机会容易的多,也安全的多。选择机会则除了勇气之外,还需要有更多的坚持,而人一旦坚持下去,很可能获得成功的概率要大许多。
选择“资源”还是“机会”,你说了算。
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 364人参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