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义的创业:自己为自己的收入负责,不需要别人给你发工资。
职场上也可以将自己作为一个创业产品打磨。
创业更多是一个思维的概念,做一个工作和打造个人IP和打磨个人技能,都可以运用创业思维。
从最根本的目的开始出发,从商业的角度来看,创业的终极目的也就是赚钱。
商业形态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收入不断增长。主观目的都是依托于商业目的实现。
利润=收入-成本
收入:实现收入的第一步是有市场,即需求。
真实的需求:市场上没有被很好满足的需求。
从宏观上出发,当一个需求被释放出来后,没有很好被满足的时候,就是风口/大势/timing,本质还是需求。
做这个事情能满足多少真实存在的需求,并没有被很好满足,有多少市场,会实现多少收入,需要付出多少成本,最后得出能实现多少利润。
需求三要素:
需求是创业成功最核心的变量。
怎样验证需求是否真实?
可以先做一个MVP——最小可行化产品,只需要承载最核心的需求点
痛点:一旦点燃这个需求,就会频繁使用,从 频率-粘度-付费意愿 三个维度考察
量级:通过市场调查
收入的实现:收入模型,是否需要投资。扣除成本后即为利润。
建立团队:人才需要匹配公司要满足市场的需求。
在大势中,抓住风口
何为风口/timing:一个大量的需求即将被释放,将起未起之时。太早太晚进入都并不好。需要预判一个行业5-10年的发展,但这很难,有时候需要运气。
怎样增大判断成功的概率,多关注宏观,全球经济、全球技术周期、全球行业商业模式的变化,变得更加敏感。
平时生活中增加信息的摄入,当一个事物出现时,敏锐发现和那些需求有关联,不同的学习。
很多白领仅仅时重复每天的工作,并没有关注最新的机会,不学习不更新,不升级思维系统,没办法抓住机会。
团队搭建
团队并不是一开始就建立好的,初始团队不需要华丽,创始人需要是多面手。做MVP时,人越精简越好,只需要抓住最核心的需求。当产品快速发展的时候,需要补充人手的时候再补充。
团队搭建的原理还是根据需求,为了满足什么需求就去找能满足这些需求的人才,不一定要找各种名校毕业的人。
团队组建时,招人一定要慢,特别时partner级别的,但开人一定要快,一旦不符合需求赶紧开掉。
当创业公司的核心很坚定的时候,才容易形成合力,创业公司需要独裁。
足够的资金储备
包括自己的资金投入和投资人的投入
最好的模式时一开始就能产生收入的项目,这样没有太大的压力,人在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容易出现偏差。
其次时在发展的一定阶段,适当地引进投资人,但一定要把握控制权。
补充一点:创业和做生意的关系
创业和赚钱并不对立,创业之前最好先成为一个优秀的生意人,独立通过满足需求创造收入。
牛逼的创业者一定是赚钱的高手。
在职业生涯中,创业思维可以是怎样更好地满足老板/客户的需求,怎样更好地产生收益。
职业规划/跳槽也可以考察自己能在职场上满足市场/公司的什么需求,怎样选择一个部门。
到了管理岗位,怎样招人,管理等满足团队的需求。
跳槽/换方向/换行业的时候,也可以用创业思维去指导自己的选择。
时刻将自己当作一个创业产品,满足“市场“的需求。
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式,不断学习。
评论
已有0条评论,共 367人参与